集大家书法 , 书法家学习创作站

公众号:集字书法

集字书法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

微信小程序:集字书法

集字书法 扫一扫下载书法APP

当前位置

首页 > 书法学习

行书杜甫五律诗轴 作品欣赏

0 2024-07-20 05:51:45

摘要:  行书杜甫五律诗轴王铎在其美学著作《文丹》中,对书风、画风有过精到的描述。其书论、画论、书法、绘画都洋溢着浓烈的个人色彩,不泥古、不附风。王铎提倡作文应“怪&rdqu

行书杜甫五律诗轴

王铎在其美学著作《文丹》中,对书风、画风有过精到的描述。其书论、画论、书法、绘画都洋溢着浓烈的个人色彩,不泥古、不附风。王铎提倡作文应“怪”、“狠”、“胆”、“气”,怪则幽险挣貯,面如贝皮,眉入紫棱,口中吐火,身上缠蛇。长刀大剑,壁山超海吗,飞沙走石,天旋地转……充满强烈的视觉冲击。由此观点出发,王铎在章法的字间联系、行、行间空间、款字及钤印等形式的技法上标新立异,创立所谓“自由之法”:即在章法上,行与行之间距离不一,大小疏密,富于变化又和谐统一,结字欹侧相生、跌岩起伏,妙趣横生。

王铎作品中常见“潜在的轴线”,轴线忽然在某一字中断,可是当我们在下一字中找到新的轴线时,却发现它与这个字衔接完好,不过它利用的是另一条潜在的轴线。这种潜在的连贯,致使上下字轴线断裂得以修复,在取得字间联系的顿挫、错落的效果的同时,又能确保通篇字体浑然一体,并在瞬间翻腾跃荡的态势中,随机应变,形成了大起大落、对比鲜明的白疏黑密的视觉效果。被吴昌硕赞为“眼前突兀山险,文安健笔幡絞螺。波磔一一见真相,直追篆籀通其微。有明书法推第一,屈指匹敌空坤维。”

如下图王铎的《行书杜甫五律诗轴》“甲戌书社石芝开士”款和《草书临柳公权帖轴》“丁亥十月初七円”款,从这两幅作品来看,章法主要运用『雨夹雪』的方式,即参差不齐中有大小的错落,单字的重心轴线与整行的重心轴线从不重合,或大或小地存在一定的角度,通篇来看,疏密相间中回环抱应,穿插争让中开阖扭结,从而乱中见整,齐中又散,种种矛盾的对比使得王铎作品中的精神挽结在雍容自得的气势中。他的作品在落款、钤印等创作环节上又能灵活多变,再加上王铎作品中涨墨、湿墨与干墨、渴墨的强烈对比,造就了王铎草书的章法特色:明快、多变和大气。

不同以往的书家,多是从字体大小变化来避免作品单一呆板。他更多地从章法出发,改变局部疏密对比关系而营造整体视觉效果。王铎有许多作品都是竖式立轴,宋代以前未曾绝少有大幅竖式立轴,直到明朝徐渭,才基本确定了竖式作品样式。徐渭通过采用大跨度的用笔变化,使墨色产生强烈对比。他非主观刻意地去追求墨色变化,主要是从整体出发,强调整体视觉效果,所以过多地牺牲了用笔及局部,因此,徐的作品更适于远观。其后的董其昌、黄道周、悅元雕、王铎和傅山等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探索,并对立轴章法内部的协调多多实验,当然,对竖式作品贡献最大的当属晚明的王铎。梁评王铎“书的执笔法,学米南宫之苍老劲健,全以力胜”。

 

释文

  何年顾虎头,满壁画瀛州。 赤日石林气,青天江海流。 锡飞常近鹤,杯度不惊鸥。 似得庐山路,真随惠远游。 瑞图 张瑞图印(白) 放鹤亭(朱)

作者简介

  张瑞图(1570-1641),字长公,又字无画,号二水,别号果亭山人、芥子、白毫庵主、白毫庵主道人等。晋江二十七都霞行乡人(今青阳镇莲屿下行)人。生于明穆宗隆庆四年庚午(1570年),著名书画家。《明史》将之载入“阉党传”。

部分文章转载于互联网,若侵权到您的权利,请联系 1170734538@qq.com 删除

栏目导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