集大家书法 , 书法家学习创作站

公众号:集大家书法

集大家书法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

当前位置

首页 > 书法资讯 > 书家动态

毛笔书法中 横(勒)、竖(努)要怎么写

0 2021-03-22 03:36:58

摘要:  上一堂课已讲过横、竖的写法。“永”字八法中把横也叫作“勒”,顾名思义,有缓去急停、不许滑过之意。像一匹马在向前行走,骑手拉住了马缰绳,愈收愈紧,最后以较重较快的速度往上使劲一提,马便停了下来。横画的回锋收笔,就如这最后把马缰绳使劲一提。写横画的要点是首尾藏锋,也即我们说的逆锋起笔,回锋收笔。用笔欲直而势欲欹,也即横画不宜作水平线的横直,宜微成上仰之角,取动势。冯班在《钝吟书要》中说黄庭坚写的横画,“正如阵云之遇风,往而却回也”。说得既形象又有趣。竖又叫作“努”,既要挺拔,又要用力。有力就必须蓄势。所以“努

上一堂课已讲过横、竖的写法。“永”字八法中把横也叫作“勒”,顾名思义,有缓去急停、不许滑过之意。像一匹马在向前行走,骑手拉住了马缰绳,愈收愈紧,最后以较重较快的速度往上使劲一提,马便停了下来。横画的回锋收笔,就如这最后把马缰绳使劲一提。写横画的要点是首尾藏锋,也即我们说的逆锋起笔,回锋收笔。用笔欲直而势欲欹,也即横画不宜作水平线的横直,宜微成上仰之角,取动势。冯班在《钝吟书要》中说黄庭坚写的横画,“正如阵云之遇风,往而却回也”。说得既形象又有趣。竖又叫作“努”,既要挺拔,又要用力。有力就必须蓄势。所以“努”不宜写得笔直,直则无力无势且易折,宜稍稍有弧意,才有挺动、有韧劲。(结合手头范帖,观察分析横、竖的各种姿态、写法。)

点(侧)

点,通常在一个字中因为“个头”不大所以容易被忽视。实际上点是一个特别富有变化和表情的笔画,非常重要,犹如眼睛之于人。在行、草书的写法中,常常把横、撇、捺等本拟长的点画,变化为灵动无比的“点”。姜夔在《续书谱》中把点比作人的眉目,“全藉顾盼精神,有向有背”,随字而异形。

写点,首重势,次重节奏,三重形。卫夫人《笔阵图》说点“如高峰坠石,磕磕然实如崩也”。高峰坠石,本来就已让人胆寒的了,何况这些巨石是山体崩裂的产物。“磕磕然”,互相撞击着,争先恐后地,声音沉闷地由空中砸下,如下一阵巨石之雨,其势真是十分可怖的了。所以我主张,写点点的第一笔时要把笔锋“砸”向纸面,即使

三、点(侧)
选自《顾坤伯教授课征稿》,点如石,石如点。

是楷书的“点”,也宜有几分“杀”气。

也有人把各式多样的点比作是当衢之大石,如蹲鸱,如蝌蚪,像瓜瓣、栗子,若鹗口、鼠屎。传说这些比方出自书圣王羲之之口 【历代书法家作品www.shufaai.com】,我不信。因为王羲之的字是“飘若浮云,矫若惊龙”(唐太宗语),“字势雄逸,如龙跳天门,虎卧凤阙”(梁武帝语)。现在我们看到的王羲之的字确实质朴雄浑又纡徐悠然,字如其人,文如其人,因此这种气息孱弱的拙劣比喻不可能出自王羲之之口。

(学生练习“点”的写法)

注意写出节奏变化,注意势和力,取侧势,不能写得正而板。另外运笔时点画中间可能会出现空白,那么在回锋时注意下按补救。有的学生把点写得圆而光滑,在书法审美上是宁方毋圆,宁糙毋光滑的。明清时有一种书体叫馆阁体,适用于科举考试,特点是乌、方、光。这种书体没有个性,只有奴性,而个性、性情恰恰是书法的生命。有学生因把“点”的外框写得过大,所以须用笔反复数次来回涂抹方能填满空白,这就提醒我们在书写时一定要心中有数,即对下笔的轻重与形成的大小墨痕有一个估计。中国画中的画石之法以及石之外形,极类现在我们所写的“点”,当然两者之间也有差异。

(结合手头范帖,观察分析“点”的各种变化。)

集大家书法是厦门顶点软件开发的书法软件app,集合了众多书法家作品,收集了近千名书法大家作品,用户可以随时查询在线学习,集大家书法是书法爱好者必备应用。

电话(微信):18020730588

QQ:1039899831

地址:厦门集美软件园三期A03栋504单元

联系人:赖先生

部分文章转载于互联网,若侵权到您的权利,请联系 1170734538@qq.com 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