集大家书法 , 书法家学习创作站

公众号:集大家书法

集大家书法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

当前位置

首页> 苏轼> 苏轼的议论诗

苏轼的议论诗

  • 苏轼
  • 苏轼简介:

    苏轼的议论诗,包含:《水调歌头·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》《和董传留别》《留侯论》《满庭芳·蜗角虚名》《沁园春·孤馆灯青》《晁错论》《贾谊论》《於潜僧绿筠轩》《送参寥师》苏轼(1037-1101),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、美食家。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。汉族,四川人,葬于颍昌(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)。一生仕途坎坷,学识渊博,天资极高,诗文书画皆精。其文汪洋恣肆,明白畅达,与欧 [ 详细简介 ]

《水调歌头·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》

落日绣帘卷,亭下水连空。知君为我新作,窗户湿青红。长记平山堂上,欹枕江南烟雨,杳杳没孤鸿。认得醉翁语,山色有无中。
一千顷,都镜净,倒碧峰。忽然浪起,掀舞一叶白头翁。堪笑兰台公子,未解庄生天籁,刚道有雌雄。一点浩然气,千里快哉风。

《和董传留别》

粗缯大布裹生涯,腹有诗书气自华。
厌伴老儒烹瓠叶,强随举子踏槐花。
囊空不办寻春马,眼乱行看择婿车。
得意犹堪夸世俗,诏黄新湿字如鸦。

《留侯论》

 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,必有过人之节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,匹夫见辱,拔剑而起,挺身而斗,此不足为勇也。天下有大勇者,卒然临之而不惊,无故加之而不怒。此其所挟持者甚大,而其志甚远也。

 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,其事甚怪;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,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。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,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;而世不察,以为鬼物,亦已过矣。且其意不在书。

  当韩之亡,秦之方盛也,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。其平居无罪夷灭者,不可胜数。虽有贲、育,无所复施。夫持法太急者,其锋不可犯,而其势未可乘。子房不忍忿忿之心,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;当此之时,子房之不死者,其间不能容发,盖亦已危矣。

  千金之子,不死于盗贼,何者?其身之可爱,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。子房以盖世之才,不为伊尹、太公之谋,而特出于荆轲、聂政之计,以侥幸于不死,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。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。彼其能有所忍也,然后可以就大事,故曰:“孺子可教也。”

  楚庄王伐郑,郑伯肉袒牵羊以逆;庄王曰:“其君能下人,必能信用其民矣。”遂舍之。勾践之困于会稽,而归臣妾于吴者,三年而不倦。且夫有报人之志,而不能下人者,是匹夫之刚也。夫老人者,以为子房才有余,而忧其度量之不足,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,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。何则?非有生平之素,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,而命以仆妾之役,油然而不怪者,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,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。

 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,而项籍之所以败者,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。项籍唯不能忍,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;高祖忍之,养其全锋而待其弊,此子房教之也。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,高祖发怒,见于词色。由此观之,犹有刚强不忍之气,非子房其谁全之?

 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,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,不称其志气。呜呼!此其所以为子房欤!

《满庭芳·蜗角虚名》

蜗角虚名,蝇头微利,算来著甚干忙。事皆前定,谁弱又谁强。且趁闲身未老,尽放我、些子疏狂。百年里,浑教是醉,三万六千场。(尽放我 一作:须放我)
思量。能几许,忧愁风雨,一半相妨,又何须,抵死说短论长。幸对清风皓月,苔茵展、云幕高张。江南好,千钟美酒,一曲满庭芳。

《沁园春·孤馆灯青》

孤馆灯青,野店鸡号,旅枕梦残。渐月华收练,晨霜耿耿;云山摛锦,朝露漙漙。世路无穷,劳生有限,似此区区长鲜欢。微吟罢,凭征鞍无语,往事千端。
当时共客长安,似二陆初来俱少年。有笔头千字,胸中万卷;致君尧舜,此事何难?用舍由时,行藏在我,袖手何妨闲处看。身长健,但优游卒岁,且斗尊前。

《晁错论》

  天下之患,最不可为者,名为治平无事,而其实有不测之忧。坐观其变,而不为之所,则恐至於不可救;起而强为之,则天下狃於治平之安而不吾信。惟仁人君子豪杰之士,为能出身为天下犯大难,以求成大功;此固非勉强期月之间,而苟以求名之所能也。

  天下治平,无故而发大难之端;吾发之,吾能收之,然后有辞於天下。事至而循循焉欲去之,使他人任其责,则天下之祸,必集於我。

  昔者晁错尽忠为汉,谋弱山东之诸侯,山东诸侯并起,以诛错为名;而天子不以察,以错为之说。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,不知错有以取之也。

  古之立大事者,不惟有超世之才,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。昔禹之治水,凿龙门,决大河而放之海。方其功之未成也,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;惟能前知其当然,事至不惧,而徐为之图,是以得至於成功。

  夫以七国之强,而骤削之,其为变,岂足怪哉?错不於此时捐其身,为天下当大难之冲,而制吴楚之命,乃为自全之计,欲使天子自将而己居守。且夫发七国之难者,谁乎?己欲求其名,安所逃其患。以自将之至危,与居守至安;己为难首,择其至安,而遣天子以其至危,此忠臣义士所以愤怨而不平者也。

  当此之时,虽无袁盎,错亦未免於祸。何者?己欲居守,而使人主自将。以情而言,天子固已难之矣,而重违其议。是以袁盎之说,得行於其间。使吴楚反,错已身任其危,日夜淬砺,东向而待之,使不至於累其君,则天子将恃之以为无恐,虽有百盎,可得而间哉?

  嗟夫!世之君子,欲求非常之功,则无务为自全之计。使错自将而讨吴楚,未必无功,惟其欲自固其身,而天子不悦。奸臣得以乘其隙,错之所以自全者,乃其所以自祸欤!

《贾谊论》

  非才之难,所以自用者实难。惜乎!贾生,王者之佐,而不能自用其才也。

 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,则必有所待;所就者大,则必有所忍。古之贤人,皆负可致之才,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,未必皆其时君之罪,或者其自取也。

  愚观贾生之论,如其所言,虽三代何以远过?得君如汉文,犹且以不用死。然则是天下无尧、舜,终不可有所为耶?仲尼圣人,历试于天下,苟非大无道之国,皆欲勉强扶持,庶几一日得行其道。将之荆,先之以冉有,申之以子夏。君子之欲得其君,如此其勤也。孟子去齐,三宿而后出昼,犹曰:“王其庶几召我。”君子之不忍弃其君,如此其厚也。公孙丑问曰:“夫子何为不豫?”孟子曰:“方今天下,舍我其谁哉?而吾何为不豫?”君子之爱其身,如此其至也。夫如此而不用,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,而可以无憾矣。若贾生者,非汉文之不能用生,生之不能用汉文也。

 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,灌婴连兵数十万,以决刘、吕之雌雄,又皆高帝之旧将,此其君臣相得之分,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?贾生,洛阳之少年。欲使其一朝之间,尽弃其旧而谋其新,亦已难矣。为贾生者,上得其君,下得其大臣,如绛、灌之属,优游浸渍而深交之,使天子不疑,大臣不忌,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,不过十年,可以得志。安有立谈之间,而遽为人“痛哭”哉!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,纡郁愤闷,趯然有远举之志。其后以自伤哭泣,至于夭绝。是亦不善处穷者也。夫谋之一不见用,则安知终不复用也?不知默默以待其变,而自残至此。呜呼!贾生志大而量小,才有余而识不足也。

  古之人,有高世之才,必有遗俗之累。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,则不能全其用。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,一朝尽斥去其旧臣,而与之谋。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,其以此哉!愚深悲生之志,故备论之。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,则知其有狷介之操,一不见用,则忧伤病沮,不能复振。而为贾生者,亦谨其所发哉!

《於潜僧绿筠轩》

宁可食无肉,不可使居无竹。
无肉令人瘦,无竹令人俗。
人瘦尚可肥,士俗不可医。
旁人笑此言,似高还似痴。
若对此君仍大嚼,世间那有扬州鹤?

《送参寥师》

上人学苦空,百念已灰冷。
剑头唯一吷,焦谷无新颖。
胡为逐吾辈,文字争蔚炳?
新诗如玉屑,出语便清警。
退之论草书,万事未尝屏。
忧愁不平气,一寓笔所骋。
颇怪浮屠人,视身如丘井。
颓然寄淡泊,谁与发豪猛?
细思乃不然,真巧非幻影。
欲令诗语妙,无厌空且静。
静故了群动,空故纳万境。
阅世走人间,观身卧云岭。
成酸杂众好,中有至味永。
诗法不相妨,此语当更请。

《书林逋诗后》

吴侬生长湖山曲,呼吸湖光饮山渌。
不论世外隐君子,佣儿贩妇皆冰玉。
先生可是绝俗人,神清骨冷无由俗。
我不识君曾梦见,瞳子了然光可烛。
遗篇妙字处处有,步绕西湖看不足。
诗如东野不言寒,书似西台差少肉。
平生高节已难继,将死微言犹可录。
自言不作封禅书,更肯悲吟白头曲!
我笑吴人不好事,好作祠堂傍修竹。
不然配食水仙王,一盏寒泉荐秋菊。

苏轼的议论诗列表:

  • 水调歌头·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
  • 和董传留别
  • 留侯论
  • 满庭芳·蜗角虚名
  • 沁园春·孤馆灯青
  • 晁错论
  • 贾谊论
  • 於潜僧绿筠轩
  • 送参寥师
  • 书林逋诗后
  •      
    所属专题:本文《苏轼的议论诗》

    苏轼的议论诗相关分类

    苏轼的诗词全集
  • 苏轼的宋词三百首诗
  • 苏轼的宋词精选诗
  • 苏轼的初中古诗诗
  • 苏轼的高中古诗诗
  • 苏轼的豪放诗
  • 苏轼的中秋节诗
  • 苏轼的月亮诗
  • 苏轼的怀人诗
  • 苏轼的祝福诗
  • 苏轼的长江诗
  • 苏轼的咏史怀古诗
  • 苏轼的抒怀诗
  • 苏轼的怀才不遇诗
  • 苏轼的人生诗
  • 苏轼的婉约诗
  • 苏轼的悼亡诗
  • 苏轼的爱情诗
  • 苏轼的记梦诗
  • 苏轼的思念诗
  • 苏轼的小学古诗诗
  • 苏轼的写景诗
  • 苏轼的感叹诗
  • 苏轼的哲理诗
  • 苏轼的狩猎诗
  • 苏轼的爱国诗
  • 苏轼的古诗三百首诗
  • 苏轼的纪游诗
  • 苏轼的写山诗
  • 苏轼的庐山诗
  • 苏轼的早教古诗100首诗
  • 苏轼的初中文言文诗
  • 苏轼的西湖诗
  • 苏轼的写雨诗
  • 苏轼的春天诗
  • 苏轼的伤春诗
  • 苏轼的题画诗
  • 苏轼的想象诗
  • 苏轼的写水诗
  • 苏轼的勉励诗
  • 苏轼的惜时诗
  • 苏轼的乡村诗
  • 苏轼的生活诗
  • 苏轼的风俗诗
  • 苏轼的离别诗
  • 苏轼的月夜诗
  • 苏轼的孤独诗
  • 苏轼的柳树诗
  • 苏轼的抒情诗
  • 苏轼的思乡诗
  • 苏轼的贬谪诗
  • 苏轼的饮酒诗
  • 苏轼的旷达诗
  • 苏轼的秋天诗
  • 苏轼的赏花诗
  • 苏轼的端午节诗
  • 苏轼的怀古诗
  • 苏轼的送别诗
  • 苏轼的友情诗
  • 苏轼的慰勉诗
  • 苏轼的古文观止诗
  • 苏轼的山水诗
  • 苏轼的故事诗
  • 苏轼的赞颂诗
  • 苏轼的歌女诗
  • 苏轼的咏物诗
  • 苏轼的失意诗
  • 苏轼的无奈诗
  • 苏轼的小学文言文诗
  • 苏轼的寓言诗
  • 苏轼的议论诗
  • 苏轼的向往诗
  • 苏轼的地名诗
  • 苏轼的感伤诗
  • 苏轼的读书诗
  • 苏轼的写人诗
  • 苏轼的修养诗
  • 苏轼的月色诗
  • 苏轼的喜悦诗
  • 苏轼的散文诗
  • 苏轼的时光诗
  • 苏轼的人格诗
  • 苏轼的音乐诗
  • 苏轼的时间诗
  • 苏轼的美学诗
  • 苏轼的自由诗
  • 苏轼的叙事诗
  • 苏轼的隐居诗
  • 苏轼的梅花诗
  • 苏轼的怅惘诗
  • 苏轼的讽刺诗
  • 苏轼的忧国忧民诗
  • 苏轼的夏天诗
  • 苏轼的闺怨诗
  • 苏轼的喜爱诗
  • 苏轼的赞美诗
  • 苏轼的惜春诗
  • 苏轼的春节诗
  • 苏轼的写花诗
  • 苏轼的女子诗
  • 苏轼的美景诗